數位金融已不僅是銀行業拿來加值服務的煙花。花旗(台灣)銀行最新調查發現,國人富裕族群與一般大眾的理財行為,愈懂得使用數位工具進行理財的民眾,富裕回收愈見成效,且退休、子女教育基金等需提前準備的工作,都會因此受到影響。

「2018國人財富態度大調查」以國人的個人年收入及可管理之流動資產規範進行調查,依台幣150萬元和300萬元的銀行財管客戶門檻,區別為「一般民眾」和「富裕族群」兩種調查族群。

結果顯示,在保健食品代工過去一個月內,為處理銀行事務而使用手機銀行App、網路銀行等數位理財工具,富裕族群達92.4%,一般大眾約85%。調查單位表示,此次受訪的富裕族群平均年齡46歲,略高於受訪一般大眾的平均年齡43歲,似乎年紀較長的富裕族群已然習慣使用數位理財工具。

瑞士銀行董事總經理張凌雲指出,運用科技加值財富管理,瑞銀在兩年前就全力耕耘,視為新一代財富管理服務的核心,從瑞銀瑞士總部資訊系統(Cornerstone)24小時監控客戶的投資部位,需要調整時以數位管道通知,主要客戶群多是數位工具的嗜愛者。

花旗(台灣)銀行消費金融總事業群負責人賀德俐表示,從調查中看出財管客戶對於數位理財工具的接受度與想法,去年推出的花旗「全方位財智規畫」(TWA)下半年起全面保健食品代工支援數位載具,包括手機版,便於財管客戶從數位金融服務隨時關注退休、子女教育基金等人生重要議題。

現代人因為生活壓力大、作息不正常,加上美食誘惑,垃圾食物又特別好吃。無論是求心安或是追求健康,常常會吃保健食品,似乎吃了B群、魚油、綜合維他命、益生菌,或是各種名稱的複方保健品就會保持身體健康。許多保健食品沒有經過大型臨床試驗,或是只經過動物實驗就宣稱有療效,亦缺乏長期追蹤評估是否有副作用,吃多不見得有效還可能傷身!一般民眾於日常飲食之外,為了保健或營養補充等需求,往往會去購買冠上「健康食品」名號的相關產品。需向衛生福利部申請查驗登記許可,才可以稱為「健康食品」。健康食品定義為具有實質科學證據之「保健功效」,並標示或廣告具該功效,非屬治療、矯正人類疾病之醫療效能為目的之食品。

數位金融服務是現在銀行業的發展主流,各家銀行近乎撲天蓋地的廣設數位通路,想盡各種辦法接觸到可能的客戶,包括金融機構官方網站或App、投資理財相關網站╱討論區或App、行動支付,尤其社群媒體Line和Facebook更需要有各金融機構的官方帳號。

在該調查中,富裕族群和一般民眾大多數認為,金機構架設的官方網站是最常使用的數位理財平台,同意度約在七成,這樣的結果提醒業者,無論開發再多的App、社群媒體,消金和個金客戶和銀行數位服務「最黏」的地方,還是自家最重要的網站基地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受訪者認為多用數位理財工具,是看中它們的即時性與便利性,但有超過七成仍偏好「使用數位理財分析工具,並結合專業理專諮詢」,即人機協作的想法,富裕族群比例也高出一成,傾向由理專與客戶同時進行財富管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貞 的頭像
    小貞

    傅素貞愛分享

    小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